今日快看!南京人均地下空间规模7.72平方米

□金陵晚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

本月初,《南京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公共版正式发布。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0年底,我市地下空间建设总规模达到7190万平方米,人均地下空间规模为7.72平方米,多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。

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市成立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导小组,出台了《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》等政府规章,完成了各项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,建设了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平台,在地下空间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,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。在《中国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》2019版、2020版、2021版中,我市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排名第三。


(资料图片)

为更全面展示我市地下空间“十三五”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,进一步提高我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,在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,市人民防空办公室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共同组织编制完成《报告》。

《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0年底,全市地下空间建设总规模达到7190万平方米,人均地下空间规模为7.72平方米,多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。我市近年来地下空间建设速度趋于稳定,在满足空间“增量”需求的同时,更加关注空间“质量”需求。

在竖向开发方面,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普遍至地下二层,部分项目进行更深层地下空间的利用,例如德基广场二期地下五层(地下20米)、江北核心区地下城为地下7层(地下48米)。

在片区建设方面,《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(2015-2030年)》明确“四城、十一片、多点”的多中心、网络化总体结构,构建了“主城+副城+新城+新市镇”的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体系。中心城区包括鼓楼、玄武、秦淮、建邺、雨花和栖霞六区地下空间开发总量为4634万平方米,占全市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64.5%。

重点地区规划建设方面,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总量为140万平方米,开发密度约40%,地下空间利用形式以建筑物地下室为主,主导功能以地下停车为主,占68%;地下交通设施约占12%;商业设施占16%;其他设施占4%。

江北新区核心区地下空间规模约为148万平方米,最深处直抵地下7层48米,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将在江北新主城规划48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,将有4条地铁线在地下空间部分交会。

此外,河西新城核心区是市级商业中心、文化体育功能健全的新城区,地下空间开发整体形成以江东路为骨,向两侧延伸的鱼骨状结构。南部新城大校场机场片区是地下空间一级重点开发地区,目前主要以轨道交通、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。

《报告》在介绍地下功能设施建设时提到,截至2020年底,我市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10条线路,包括5条城区线、5条郊区线,总里程约378公里,运营里程数位居全国第五,线网密度位居全国第三,是全国第一个所有下辖区均开通地铁的城市。

截至2020年底,我市道路隧道达46座,总长度约为55.5公里,包括过江隧道、越湖隧道、穿山隧道等;全市地下停车设施建设规模为4592.25万平方米,共提供地下机动车停车泊位108.84万个;全市已建成综合管廊81公里,已投入运营28公里,点线面相结合的“干线管廊为支架、片区管廊为主体、重要节点管廊为补充”的综合管廊体系初见雏形。

此外,除了建设地下商业服务设施(商业、服务功能)、地下文化体育设施(文化、娱乐和体育功能)、地下医疗卫生设施等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外,我市还创新结合老城区绿地、广场、学校操场及地铁换乘中心等多类功能设施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。截至2020年底,市人防办自建人防工程总量达到了48万平方米,共可提供停车泊位7032个,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。

关键词: 开发利用